次閱讀
(1) 生態自然修復區
小流域中存在林地,需要運用一切保護封育方法,需要設置封禁標牌,明確封禁范圍。
同時,需要在封禁治理的氛圍中設置相關提示標牌,并在治理區范圍的入口與出口設置帶有警示性質的標牌,使人們清楚封禁的具體范圍,讓人們掌握與其相關的管理要求,一定程度上降低人為行為對環境的破壞。需要在修復區范圍內增加植被保護的力度,要通過各種方法宣傳治理區內的保護行為,使人們對于環境的治理意識不斷提升。
(2)綜合治理區
綜合治理區應該重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,應該在治理的過程中重點對荒山與疏幼林進行重點治理。在治理過程中需要結合區域內的具體情況,因地制宜的種植治理區域內能夠存活的樹種,并通過坡面水系工程,輔助水保林的生長與發育。
關于疏幼林應該開展封禁治理,要在治理過程中選擇坡度相對平緩的區域,要選擇種植條件合適,而且集中的荒地種植樹木,形成水保林。在水土流失情況比較嚴重的范圍內,應該逐漸水利水保工程,比如攔沙壩與蓄水池等。
在綜合治理區中應該重點防治面源污染,若要保證小流域中的水資源避免富營養化,需要對區域范圍中的化肥農藥進行控制,對其使用的種類與使用量進行合理限制,農業用水應該達標排放。應該對治理區范圍內的地形與土地運用情況,有必要在農田接近水資源的低洼范圍內設置人工濕地,利用濕地中的植物對農田中的化肥有毒有害物質進行過濾,使附近水質得到凈化,這樣能夠有效的控制因為農田化肥通過地下徑流完成的面源污染。如果綜合治理區范圍中不適合設立人工濕地,需要采取其他方法控制污染,可以布設生態溝,并種植多維管植物,使農田中的有毒物質得到吸收,從而使其排放達標。
在綜合治理區中應該注重對人居環境進行整治,對人們居住環境的整治主要就是對生活垃圾與污水處理, 以及道路整治等方面。
在處理生活垃圾的過程中, 在人們的居住點等公共場所設置垃圾回收裝置,設置分類垃圾回收箱,可以在離人們居住環境比較遠的位置設置垃圾池,使垃圾可以分類處理。在處理垃圾的過程中要遵循垃圾再利用原則,對垃圾中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重復利用。
(3)溝(河)道及湖庫周邊整治區
在溝(河)道及湖庫周邊整治區治理的過程中,應該注重河道整治工作,同時對河道以及區域內的岸坡展開生態修復治理,科學的開展清淤疏浚工作,使現有垮坡河岸得到加固,并增加林草設施。在整治過程中應該整治山塘,使山塘清淤得到處理,對其坡岸加固,使其蓄水能力提升,并使水資源的利用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。
文章來源:《化 工 礦 產 地 質 》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
版權所有?京延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甘肅分公司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0903號 隴ICP備20001404號